代大清的幸福生活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迎春 通讯员 郭倩 文/图 王欣钰 /视频
阳春三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光山县南向店乡董塆村也进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青山绿水、樱花烂漫,风景如画。
3月21日一大早,住在王母观山脚下的董塆村村民代大清和爱人李秀霞就在自家的豆腐坊里忙活起来,浸泡、打浆、烧浆、过滤、压豆腐……
“手工豆腐不愁卖!我们每隔一天做一次,逢集时一天可以卖个三四百块钱。再加上家里的小店还有收益。现在,我们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啦!”代大清告诉记者,“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特别感谢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和支持!”
时间回到2016年。作为土生土长的山里人,那时候,代大清一家过着“靠山吃山”的日子,没啥经济来源,还要养三个孩子,再加上他自己身患疾病,不能干重活,生活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当年,他们家被认定为贫困户。
光山县烟草局驻董塆村工作队了解到其爱人李秀霞有做手工豆腐的手艺。于是,驻村工作队就有了个大胆的想法:引导他们通过卖豆腐改善生活。
听到这个好主意,代大清既兴奋又忧愁。“卖豆腐固然好!可是资金从哪来?如何销售出去?那时候,我的心里是满满的疑问。”代大清笑着说,“后来,驻村工作队以实际行动一一打消了我的顾虑,我终于找到了挣钱门路!”
“那段时间,我们跑前跑后为代大清家争取政策补助,将他们家废弃的两间小屋改造成豆腐坊,同时还购置了磨豆腐设备。就这样,豆腐坊开起来了。”光山县烟草局驻董塆村第一书记黄文学告诉记者,“为了打通销路,我们发动同事、亲人、朋友,以购代帮、以买代捐,和这个豆腐坊建立起了长期合作的买卖关系。”
代大清夫妇为人厚道,爱干净,做的豆腐味道正、卖相好。很快,他们家的豆腐就在乡邻中口碑相传。买豆腐的人多了,代大清家的生意好了。他们家不仅脱了贫,还走向了致富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村里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再加上豆腐坊离王母观景区很近,代大清的豆腐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收益也是逐年攀升。
几年前,干劲十足的代大清又用卖豆腐的钱,开起了小超市。“由于超市地理位置好,再加上县烟草局客户经理经常过来指导,现在我们家的收入更加多元化了,生活水平持续提升!”提及现在的生活,李秀霞笑得合不拢嘴。
“这么多年来,在县烟草局的帮助下,我们亲眼见证了代大清一家从十分困难到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作为村干部,我十分高兴!”董塆村党支部书记王琴表示,“今后,我们将和驻村工作队共同努力,让更多像代大清这样的村民过上美好生活,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出台了!购车最高可获14万元补贴资金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