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中原大工匠杨光露:挑战不可能 践行“工匠路”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杨光露介绍企业创新人才 摄影 万庆丽
他,一个从小喜欢DIY玩具的“创客”,挑战不可能一直是生活的主调;现年41岁的他,从怀揣梦想的新进大学生,一步步成长为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河南省第三届“中原大工匠”……他就是南阳卷烟厂双高技术人才——杨光露。12月4日上午,2020河南省“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南阳卷烟厂,听“中原大工匠”杨光露讲述自己以初心著匠心,在生动火热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技能成才之路上不断开拓前进的故事。
“2001年7月,我从郑州轻工业学院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同年8月进入南阳卷烟厂制丝部工作。”从那时起,杨光露就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技艺精湛的大工匠。
然而,理想跟现实的差距很大。在制丝部,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成为了他前进的“拦路虎”。面对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电气维修工作,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杨光露感觉到空有一身蛮力却使不出来,一度心情十分沮丧。
杨光露的父亲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对他说:“孩子,做技术、搞研究一定要沉下心,要从最基础的实践开始,要记着‘手比头高’,关键是要把手动起来,举起来。”面对父亲信任的目光,杨光露茅塞顿开。随后,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下班后也泡在车间里,看着老师们修机器,用笔记下每一步维修步骤和操作流程,不懂就问,不说就“缠”着老师傅不放。此外,《电工技术》《制丝设备电气维修》《烟草制丝设备与工艺》等专业书籍成为了他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把理论知识在实战中反复操练,又点滴积累着工作中的实践经验。
就这样,杨光露始终坚持“学在苦中求,技从勤中练”的信念,聚精会神搞技术、专心致志干事业,逐渐完成了从“学生兵”到“技术兵”的蜕变。
“这些年,厂里申请专利最多的就是杨光露。”南阳卷烟厂工会主席任淑军感慨地说。一系列的攻关,十余年如一日的专注于技术,让杨光露成为“学习型员工”的代表,也成为南阳厂技术领域的“创新先锋”。“骨子里就是一个工匠。”杨光露的师傅鲁中甫评价说。
2018年4月,南阳卷烟厂制丝线升级改造项目得到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式批复,成为河南中烟重大工程投资项目。杨光露担任技改办电气信息化组组长。
杨光露(右一)介绍个人小发明 摄影 王威
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杨光露感觉到了前所未有过的压力。专业组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做法,各专业组人员进驻设计单位,宵旰攻苦、连续奋战。“当时,大家每天休息不足4个小时,仅用14天就全部完成了以往2个月的设计工作量,上报至国家局。项目设计批复后,已来到2018年的年底,多达31个标段公开招标,其中21个必须在年前完成,我和同事一起加班加点,直至除夕前一天。”杨光露回忆说,项目施工期间,设计、建设、调试、投产,每一步都挑战重重,他和项目团队成员一起,齐心协力,攻坚克难,18个月内完成了从国家局立项批复到项目建成试生产,最终提前15天投产试运行,有效缓解河南中烟市场保供压力,刷新了河南中烟技改重大项目建设的多项记录,成为河南中烟重大工程投资项目的标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河南中烟的培训师,杨光露也一直把培养年轻人、做好“传帮带”当成自己应尽的责任。近年来,他在技术革新、群众性创新、发明专利、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先后培养出1名高级技师、3名技师、8名高级工、6名工程师。他们创新能力强、专业技术精湛,已成为金叶制造的骨干力量。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作为一名国企职工,杨光露认为一个技术人员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是根本,工匠精神关键是苦练绝招。小小一支烟,看上去似乎并不起眼,但却体现着独特的技术水准,凝聚着生产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