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既要看风景,又要防风险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春季旅游逐步回暖。但放眼全国,部分景区“始料未及”的拥堵引发担忧。既要看风景,又要防风险,对旅游业来说,仍然是一道考题。
若一味追求“风景”、 侧重消费,很容易造成人员过度聚集,突破安全底线;反之,一味规避“风险”,过分限制人员流动,则会造成旅游业“停摆”。“风景”和“风险”如何平衡统筹,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
其实,“风景”和“风险”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要把看似“两难”的局面变为“两全”,就需要健全事前预案与事中监控引导机制,做到精细化管理。比如,针对景区出入口、购票窗口、候车环节等容易出现堵点的地方,要实施总量限制,提前考虑游客是否会瞬时达到高峰;进景区前扫健康码,就要把老年群体、扫码时间等考虑在内。出台优惠政策,可以针对不同户籍地, 有效引导短途游客、长途游客群体释放出行需求;还可以通过在工作日、节假日不同时间实行差异化定价等手段,分流节假日客流。
景区的智慧化管理也是重要突破口。在这个方面,各地已有不少创新做法。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门票站,排队间隔1米,依次扫描健康码,经红外线体温监测合格后,方能刷脸入园;茅山景区利用5G技术和AR、VR技术,在景区推广人脸识别入园、无人机扫码付费、机器人检票员、智能清洁员等应用。科技助力,不仅能提高入园效率,降低排队和人流聚集风险,还能提升游客体验。文旅部此前也提出,各地旅游景区要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做好游客信息动态监测。对旅游业长远发展而言,“智慧旅游”也是应有之义。
防风险,还离不开游客的文明与自觉。当前,疫情防控还不是歇口气的时候,尤其是面对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游客仍要时刻注意,踏春游玩不扎堆、不聚集,确保安全、理性、文明。(魏晓敏)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