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
近年来,内河航运已成为中部地区产业崛起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对于信阳而言,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接西连、南通北达,并坐拥淮河主航道,具备悠久的航运历史和丰富的航运资源。加快临港产业发展,信阳不仅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坚实的基础,还具备显著的优势和强有力的支撑。全市内河通航里程达324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126公里,规模居全省之首。船舶可直达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低成本、大运量”的水运优势正助力信阳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华丽转身。
通过航运破局,信阳为产业升级打造了“成本洼地”。作为河南省距离江海最近的港口,淮滨中心港实现了大宗货物运输成本仅为铁路三分之一的优势。这种成本红利正在吸引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适合水运的产业向港区聚集。2024年,信阳港货运吞吐量同比增长42.39%,集装箱量增速超过37%。数据增长的背后是产业链的快速重构。
港产联动催生产业集群的新生态。凭借百年的造船技艺,信阳已经成为淮河流域最大的造船基地,订单排期已至2026年。现在,信阳以“中原船谷”规划为引领,致力于突破智能造船的技术瓶颈,补链强链。在临港产业招商大会上签约的一系列项目,正在推动形成“船舶制造—物流运输—原材料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彰显“以港聚产、以产兴城”的发展逻辑。
绿色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信阳积极推进“公转水”和“岸电替代”,在降低航运能耗的同时,也吸引了生产光伏玻璃等环保型企业的落户。随着淮河息县至固始段港航一体化工程的推进,与潢河、史灌河航道建设相呼应,构建了一个“一干六支”的生态航运网络,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从“中原出海大通道”的历史荣光到如今“豫货出海新门户”的时代担当,信阳内河航运的发展实践印证了“通道兴则产业兴”的深刻道理。随着河南省“11246”工程的深入实施,信阳将借助航运纽带,在对接长三角地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进程中,书写更多产业跃迁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