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见习记者 江玉坤
“小刘,我听说社区可以申请爱心轮椅,不知道我这情况符不符合标准?”家住平桥区平东街道牌袁社区第二网格的罗奶奶,十分期待地拨通了社区工作人员刘燕的电话。
“罗奶奶,您别着急,我这就查查台账,您稍等两分钟。”刘燕立即翻开社区专门为老年人建立的信息台账,页面清晰记录着罗奶奶此前登记的生活需求与实际情况。
在与平桥区助残项目的帮扶申请条件逐一核对后,刘燕很快放下心来,对着电话那头轻声说道:“奶奶,您的情况完全符合申请标准,我这就帮您填写申请表,争取早日把轮椅给您送过去。”
挂了电话后,刘燕在台账上认真标注着“爱心轮椅申请提交成功”。这不只是社区落实全区助残帮扶的微小片段,更体现了社区在推进适老服务、关爱老年群体上的用心之处。
在牌袁社区,许多居民都能享受到这样的养老生活——吃饭不用太操心,菜园里逛一圈全是有机食材;看病不用出远门,一年四次义诊,让大病小病无处遁形;老年生活不孤独,兴趣相投的朋友在身边……居民从“养老”变“享老”,这都得益于当地因地制宜建设“15分钟养老圈”的民生实践。
社区把卫生服务中心、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邻里中心“圈”成了老年人的“幸福同心圆”,在15分钟的养老半径里,助洁、助医等基本生活需求均可满足。而这份“遛弯儿就能享服务”的舒适背后,是科技赋能养老的“硬核”智慧。
针对失能、孤寡老年人,社区还贴心推行“党员包保”制度,让每一位特殊老年人都有自己的专属“守护者”。目前,社区共40位党员,每人分别包保二至三位老年人,包保党员定期上门走访,不仅帮老年人代购生活用品、代缴水电费用,还细致排查家中安全隐患,陪老年人唠嗑解闷。
据了解,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设施完备,适老化设计诚意满满。无障碍通道、防滑地板、紧急呼叫按钮、安全扶手等遍布中心的每个角落。每个房间均配有适老化家具、智能床垫、紧急呼叫系统等,为居家老年人营造了专业温馨的养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