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炜
信阳,一座被山水浸润的豫南名城,正以青春之名,书写一场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2025年,我市锚定“青年发展型城市”目标,出台《信阳市2025年度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五个片区”为空间载体、“四项工程”为服务支撑、“三项计划”为产业抓手,构建“5+4+3”行动框架,让青年与城市共成长、同精彩。
空间赋能:五大片区打造青年理想城
信阳摒弃“摊大饼”式开发,在制定的目标任务中聚焦资源打造五大特色片区,形成功能互补的青年发展矩阵。
高铁CAZ片区,青春活力“会客厅”。以金融、科创、商贸为核心,构建“青创孵化+潮流消费”生态圈。爱琴海奥特莱斯、华信商业广场等项目将青年“吃住玩游购娱”需求一网打尽,头部企业如爱奇艺、360的入驻,更让这里成为数智经济“磁场”。
百花园片区,文化创意“灵感源”。图书馆、大剧院与电竞嘉年华、创意市集碰撞,数字文创企业在此形成全产业链。小米赋能中心、携程平台经济等资源,让青年“脑洞”变现为产业价值。
大别山青创中心片区,绿色科技“试验田”。绿色家居、智能制造的产学研平台,搭配“星空夜市”“村咖”等消费场景,实现“白天搞研发、夜晚享生活”的青春节奏。
南湾智慧岛片区,数字文旅“新标地”。高校科创工作室与坝下艺术谷联动,青年既能在百度智能云基地敲代码,也能在杉屿森林露营基地看星星,科技与诗意并存。
雷山匠谷片区,产教融合“工匠营”。职教集团与航天科普、国防教育基地结合,培养“技术+创意”复合型人才,卡丁车赛、汉服日等活动则让技能学习充满趣味。
五大片区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而是以青年需求为导向的“场景革命”——工作与生活、传统与潮流、产业与生态在此无缝衔接。
服务护航:四项工程解决青年成长痛点
我市直面青年就业难、住房贵、子女教育忧等现实问题,推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乐业”工程,从“找工作”到“谋事业”。创业担保贷款贴息50%、10万元“身份证直贷”等政策降低创业门槛;200万元创业导师基金、一站式服务平台则让青年轻装上阵。
“乐居”工程,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人才公寓与存量房改造并行,贝壳找房等平台提升匹配效率;第四代住宅试点满足青年对“花园阳台”“智能家居”的向往。
“乐学”工程,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义务教育“一网通办”简化入学流程;“定向式”技能培训精准对接产业链需求,让青年“学以致用”。
“乐享”工程,从“生存”到“生活”。口袋公园、骑行道构建绿色生活圈;“实景演绎+VR体验”等文旅新业态让周末不单调。
政策设计须避免“撒胡椒面”,信阳通过“免申即享”“一站式服务”等机制,确保青年“看得见、够得着、用得好”。
产业激活:三项计划点燃青年创造力
青年不仅是政策受益者,还是城市建设的“合伙人”。方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带动青年创业就业的一系列举措,让青年在信阳更有为,形成青年发展型城市“信阳模式”。
青年文创计划,让创意“变现”。通过“揭榜挂帅”机制,青年设计的信阳毛尖IP、南湾湖文创可快速量产;茶饮研发、民宿运营等细分领域,为“小而美”创业提供空间。
家装“焕新”青创计划,绿色家居“新风口”。无醛装修补贴、产业工人培训,既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又让青年在绿色经济中掘金。
青创合伙人计划,零风险“试水”。闲置厂房变身创业空间,企业家导师团全程护航,大赛、展会助力项目落地,形成“孵化—加速—输出”闭环。
三项计划的核心是“轻资产创业”——降低初始投入、强化资源链接,让青年敢闯敢试。
信阳的“青春辩证法”实践,揭示了一条青年与城市共赢的路径:城市对青年友好,是“给平台”而非“给施舍”;青年对城市有为,是“当主角”而非“旁观者”。
这场双向奔赴中,信阳以“5+4+3”框架织就一张青春网络,让青年“落地有根、成长有翼、梦想有光”。正如一名本地青年创业者所言:“这里或许给不了‘北上广深’的薪资,但能给得起奋斗的尊严和生活的诗意。”
未来,我市或可进一步探索“青年参与治理”机制,如组建青年规划师团队、推行“青春社区提案”,让青年的声音真正塑造城市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