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让更多人知道烈士的故事”

2025-07-08 来源:信阳日报

烈士.jpg

7月7日,张士典在浉河区五星街道福月园小区为小区群众朗诵付孔良烈士遗书。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童 文/图

穿着40年前解放军军装的几名老兵,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战友的故事,听众时而激情满怀,时而潸然泪下——这就是退役军人张士典和他的战友们日常宣讲的场景。他们的“信阳市新时代前锋老兵宣讲团”也因此早已声名远播。

提到宣讲的缘起,张士典显得很激动。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信阳革命老区视察时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7月7日,张士典对记者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退休老党员,我就想着去讲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讲什么’就成了我一直琢磨的事儿。”

2021年春节前夕,张士典确定了他要讲述的主人公——付孔良烈士。当时同为退役军人的冯跃忠组织公司员工举办春节联欢会,邀请了付孔良烈士的母亲。同样受邀参加的张士典见到付孔良烈士的母亲时,深受触动。

“付孔良是党员,当时是侦察连的排长,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后被追记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张士典说,“40多年过去了,知道付孔良事迹的人已经不多了,甚至在他的家乡居然也很少有人知道了。”

从那天起,张士典开始走访了解付孔良烈士的事迹。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从付孔良烈士就读的村小学走访起,先后与当年的村干部、老师、战友以及邻里乡亲进行了交流。于是,付孔良烈士的事迹在他的心中逐渐勾勒出越来越清晰的轮廓。

“他当年的遗物、相关证书,我都见到了。”张士典说,“读起他写给父母的遗书时,我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张士典仿佛一下被拉回到炮火纷飞的战场,让英雄的事迹重现光芒成了他的心愿。

张士典一边整理烈士的故事,一边制作视频和课件,并联系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我要让更多人知道烈士的故事。”他说。

2022年“八一”前夕,张士典开始了他的第一场宣讲,地点选在付孔良烈士的家乡——浉河区东双河镇。

“2022年7月29日,在东双河镇刘畈村,我第一次把付孔良烈士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张士典说,“付孔良的家人、老战友冯跃忠也都到场了……”

年近七旬的张士典讲到动情之处声泪俱下。他朗诵烈士的遗书时,听众无不泪下。而当年荣立二等功的冯跃忠现场讲起付孔良烈士的点滴往事,更让不少老人心潮澎湃。

第二场宣讲,张士典和大家商量后决定选在信阳市第十三小学——这里曾在1925年建立了早期的党团组织。

付孔良烈士的遗书中有两个心愿,一是叮嘱父母不要给部队和组织添麻烦,甚至抚恤金都可以不要,二是希望妹妹能接过自己的枪参军。

付孔良的妹妹付艳丽在哥哥牺牲后参军入伍,如今已经退休。在听到张士典讲述哥哥的事迹后,她决定加入进来。张士典讲述战友的故事,她则讲述哥哥的故事。

加入张士典宣讲队伍的老兵开始增加。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征询张士典的想法后,决定成立“信阳市新时代前锋老兵宣讲团”,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宣讲活动的开展。

“就是要把那些英雄和烈士的事迹讲给今天的人们听。”张士典说,“我们不求多,每人讲好一个英雄烈士已是不易,要把他们的形象完整再现出来……”

宣讲团的老兵,很多因战致残或立有战功,他们并不愿意过多提及自己当年的经历,只对讲述战友的往事情有独钟。同时,他们与所讲述的英雄烈士后人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付孔良烈士的母亲今年已90岁高龄。张士典和冯跃忠坚持在每年“八一”建军节、春节等重要节点到家中看望老人家,还和信阳市一五四医院商定每年定期到家中为老人检查身体。

“付孔良作为儿子光荣地为国牺牲了,我们都是付妈妈的亲儿子。”张士典说,“我讲好付孔良的故事,也是为了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都要坚持做到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退休不退岗、离军不离党。只要我还能讲,我就会带领大家把红色故事好好讲下去!为教育引导下一代,我就是再苦再累也值得了!”

新时代前锋老兵宣讲团成立3年来,已累计宣讲90多场。

提到是否会收取报酬,张士典说:“党给我们已经够多了,我们生活得很好,什么都不需要。真心、全心、用心讲好烈士的故事,就是我全部的心愿。”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民生·民声】热线联动解民忧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