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生百谷,固始县三河尖镇的小麦已进入抽穗扬花期。5万亩优质弱筋小麦成熟后,将用于酿造国酒茅台。更让其他地区小麦种植者羡慕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固始县小麦种植者就能在家门口的淮河,直接乘船启航,运到贵州。
这些愿望的实现,得益于信阳港工程建设。这些麦地旁,信阳港固始港区中心作业区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中。据中豫航道公司董事长牛志军介绍,这里是省内航运通江达海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有信心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不仅让这里的小麦降低运输成本,也能吸引更多的临港企业来使用。
今年4月,经省政府研究并征求交通运输部意见,《信阳港总体规划(2035年)》正式获批。163亿元打造信阳港,在高铁时代下的优势与定位是什么?4月25日,媒体记者应邀参加信阳淮河航运高质量发展采风活动,感受信阳内河航运的强劲发展脉搏。
受益的不仅是固始小麦,作为淮滨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的造船业也乘上了政策东风。位于饮马港的一艘艘建设精良的钢制货轮蓄势待发,淮滨县临港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党组书记杨勇介绍,因为航运和港口的建设,吸引淮河流域需要船舶的企业慕名而来。2025年的订单已经排满了,10个船台都在加紧生产。
助力企业降低运输成本,信阳港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信”口开河,多项新工程方兴未艾。站在淮河新区多式联运港区的建设观景台,目之所及的淮河水将在两年后流入港区,形成8个千吨级泊位。“它是全国航道里唯一一个只满足通航需要的交通部门立项项目,一个工程就占到淮滨航段总投资的一半,有了它才能实现航道等级的提升。”谈及豫东南枢纽工程,牛志军脸上满是自豪。
不仅如此,拆除碍航桥梁G220淮滨大桥、新建淮滨疏港铁路专线……一切新工程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内河航运价值,吸引大宗商品至水路运输。
提质扩容,老牌港口绿色转型。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港的淮滨中心港继续领跑,4月23日,淮滨中心港——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车辆公水联运通道正式开通。20台新能源重卡与配套的400KW 单桩双枪一体式直流充电桩已批量投入使用,第一港有望成为“绿色低碳、智能高效、服务一流”的内河港口新标杆。
由点成线,一个个作业区与码头建设串联起发展的脉络;由区成港,四大港区如同精密齿轮,驱动信阳淮河航运高效运转。信阳港已成为支撑腹地社会发展和革命老区振兴的新动能,为奋力书写“两个更好”绚丽篇章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