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苑:一池山水慰乡愁

2025-04-24 来源:信阳日报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涛 袁野 /文 周涛 /图

春日浉河区柳林乡,茶山叠翠。沿蜿蜒的山路前行,一泓碧水忽然跃入眼帘,几栋白墙黛瓦的建筑临池而立,这便是甘冲村新晋“网红民宿”——松林苑。

松林1.jpg

航拍松林苑小院。

石阶引路,牌楼迎客,影壁后是一片碎石铺就的广场。一条人工小河蜿蜒其间,水底卵石圆润,红黄黑三色小鱼穿梭游弋。岸边砂土堆成的小丘上,栽着姿态各异的小树,临水处草叶修长,随风轻摇。广场一侧,木柱撑起布瓦回廊,茶座临潭而设。80后主理人刘存站在湖畔,望着游人在池边流连,在智能客房惊叹,脸上浮现欣慰的笑容。“这里曾是个废弃矿坑,现在成了承载乡愁的‘天池’。”他指着波光粼粼的水面说。

2000年,在东莞电子厂里,刘存努力工作之余,总想起家乡的青山绿水。“等挣够了钱,一定要回去做点什么。”这个念头如同星火,在异乡闪烁。2007年,他带着积蓄回到信阳,从手机维修店起步,逐渐成为通信行业的佼佼者。每次回到甘冲村,看到荒芜的田地、废弃的矿坑和留守的老人孩子,他心中总涌起难言的怅惘。

“我的初心是建设家乡、造福乡亲。正值乡村振兴战略如火如荼进行中,我就找到村党支部书记胡连志。听说了我返乡创业的想法,他大力支持。”刘存满含深情地说。然而项目启动后,来自群众的质疑声接踵而至,有的村民不愿把土地流转给他,后经乡里和村里干部多方协调,细算土地流转的租金、就业岗位的收入,村民们的态度开始转变。

更大的挑战是资金。原计划500万元的预算很快见底,当投入越来越大时,连施工队都劝他“差不多就行了”。“要做就得克服万难做好。”刘存在园林设计建设、室内装修布置上做到自己最理想的状态,让智能家居系统与一线城市民宿同步。

松林2.jpg

主理人刘存接受记者采访。

如今的松林苑,传统与现代完美交融。清晨,薄雾轻笼茶山,客人踏着露珠采摘毛尖新芽,指尖沾染春日的清香;午后,在“松澜”民宿小憩,一句轻语便能唤醒智能家居,让阳光与静谧温柔相融;待到暮色降临,人工小河畔灯光渐次亮起,将流水染成梦幻星河。

“清明前后,我们新增了茶点、咖啡和西餐区,未来还将建成茶工坊和文化大舞台。”刘存微笑着说,眼中闪烁着憧憬,“每逢节庆,这里会有文人雅集、艺术展演,让山野与城市对话。”在他心中,松林苑不仅是一处旅居胜地,更是一座桥梁——连接城乡,唤醒乡愁,让古老的智慧与当代生活碰撞出新的火花。

采访札记

乡愁是最深情的创业密码

□周涛

昔日的采石疮痍,终化作这一方诗意栖居,山石不语,却道尽重生之美。松林苑的故事,诠释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

刘存用一座民宿,破解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愁密码。在事业有成之时回望故土,这种情感张力正是当代返乡创业者的共同特质。他带回来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更是一种文化自觉——乡村不该是城市的追随者,而应是另一种可能性的开创者。

守护乡愁不是固守成规,而是让记忆在新的语境中重生。当下,越来越多“新农人”正在用创新诠释乡愁。他们懂得,最美的乡村振兴,是让游子记得住来时路,让乡亲看得见未来景。这或许就是新时代乡村建设最动人的篇章——在那里,根脉得以留存,希望已然点亮。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