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胡明信在柳林河村稻菌轮作基地大棚里查看羊肚菌生长情况。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亚云 文/图
深冬时节,记者走进新县陡山河乡,只见四面山山环抱,中有沃野田畴。在柳林河村稻菌轮作基地里,120个羊肚菌种植大棚将“冬闲田”变成“致富地”,大棚里正慢慢生出好“钱”景。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药兼用菌,营养丰富,可以说是‘菌中之王’。我们这羊肚菌干货一斤能卖到300元,这一个棚就能产生近万元的收益。”该基地的驻企业干部胡明信一边掀开大棚的一角,一边介绍说。
大棚中,平整的土地上被一层白霜覆盖着,一个个包装着颗粒物的包装袋等距排列其中。胡明信告诉记者:“这白色的是菌霜,菌霜主要含有羊肚菌的孢子,与菌丝结合发挥生长促进作用。这上面放置的是营养包。”。
羊肚菌是如何生长的?面对记者的疑问,胡明信介绍了羊肚菌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头年12月份播下菌种,10天左右土壤里长满菌丝后,放入营养包,让菌丝吸收营养包中的营养。来年2月下旬长出原基,再浇一次大水,原基就会迅速生长成羊肚菌,两个星期左右就可以采摘。”
“等羊肚菌采摘完了,拆了大棚这里就变良田,不仅不耽误种水稻,而且这土肥沃得很呢!”从大棚里走出来,陡山河乡乡长邱蕾笑着说。
2024年,陡山河乡通过招商引资,招引到四川金地田岭涧公司在柳林河村流转土地200余亩。基地内采取“稻菌轮作”的种植模式,即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土地空当期种植羊肚菌,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种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还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增收。
柳林河村稻菌轮作基地只是陡山河乡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陡山河乡牢牢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在原来淮南猪、香菇、茶叶、再生稻、油茶等产业类别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材、羊肚菌、乡村研学旅行等5个特色主导产业,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等多种方式,在“党委统办+支部协办+村委领办+村企联办+入股合办”的集体经济“五办”发展模式总揽下,不断挖掘自身资源禀赋,探索产业提质增效新路子,努力实现集体经济和广大群众“双增收”,让广大群众“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