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激活农文旅资源——河南省光山县试点“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带来新气象

2024-08-01 来源:农民日报

今日农民日报5版头题刊发《“乡村文化+”激活农文旅资源》报道,用3000余字详细讲述我市光山县“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助推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

特派1.png

“乡村文化+”激活农文旅资源

——河南省光山县试点“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带来新气象

特派2.jpg

图为在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的余粮乡创运营中心,游客在选购文创产品。 受访者供图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见习记者 陈银银

2022年3月,文旅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探索实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以下简称“文产特派员”),将城市的文化产业团队嵌入到乡村中,发展乡村在地文化。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河南省率先启动“文产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包括光山县东岳村在内的20个村成为河南省的首批试点村。

同年7月,光山县发布“文产特派员”招募令,吸引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团队前来考察。两年过去了,“文产特派员”们的项目进度如何?他们如何以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近日,记者走进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进行探访。

“空间+文化”,给县域增添文艺范儿

在光山县七星阁城市书房,记者见到了盛巧荣,“不好意思,有点乱,一层还有一些没有完工。”盛巧荣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画着,“我准备做30个可以随意推拉的‘移动墙’放在这里,这样就可以拼接成不同的空间,之后开讲座、办书画展就方便多了。”

去年12月,七星阁城市书房项目开工,这座四层高的建筑飞檐翘角、古韵十足,站在最高层向下看便可看见七星湖湿地。“到了周末,周边的村民还会带着孩子来这里看书,一层站满了人。”盛巧荣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城市书房功能单一,对年轻人来说吸引力不足,如何让城市书房“活下去”?他的秘诀是将文化融入城市书房建设中。游客烧制的陶瓷杯和融合“朋克风”的国风画让这座城市书房显得格外文艺,盛巧荣还利用墙面展示茶油、油挂面等光山县的特色农产品,“这些农产品历史悠久,背后还有精彩的文化故事,附近村民看到都觉得很亲切。”

除了看书喝茶,二层还提供烧烤等各种美食,“过段时间我会在这里举办一个茶文化的讲座,我想要把这里打造成让年轻人找到松弛感的交流中心,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能来这里‘充电’。”

七星阁城市书房是盛巧荣到光山后的第二个项目。作为光山县第一批“文产特派员”,他于2022年底在潘洼村启动了“茶与瓷”艺术主题民宿“净居茶隐”文产项目,去年夏天,这一集烧窑、茶道、民俗游学、生态露营等多种业态元素于一体的民宿综合体开始运营。

说起光山县的文化底蕴,盛巧荣如数家珍,他翻出手机里的茶山照片向记者介绍道,唐朝时期信阳已经是著名的“淮南茶区”,所产茶叶品质极佳,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对信阳都有提及,不仅如此,大苏山净居寺里苏东坡的那首《游净居寺诗并叙》更是给光山文化增添了无限诗意。“信阳毛尖可是十大名茶之一,所以信阳茶文化方面可以做的文章太多了,我希望游客都能爱上这里的茶文化。”陶瓷专业出身的盛巧荣还带领团队结合苏轼的书画和绘画、司马光的故事开发了一些以青花为主的文创产品。

“我们在小红书等一些平台上进行了宣传,现在每天都有私信问我怎么预订民宿,小而美的文化空间本身就有很大吸引力。”谈起未来的规划,盛巧荣充满信心,“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们愿意来民宿游学,体验茶文化和瓷器制作,我想挖掘更多光山文化,把民宿和这座城市书房打造成更具文化魅力的地方。”

“创意+文化”,给农产品加码

打开手机地图搜索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会发现它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东岳民俗文化村。

在这个总面积不到9平方公里的村子里,有国家、省、市、县级非遗共12项,花鼓戏班3个、皮影戏班2个,狮子舞等各类表演队12个,全村专兼职演员90余人。尤其是东岳花鼓戏,唱腔优美,对白诙谐幽默,2014年被认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我刚来时跟你一样惊讶,这个‘小’村子里竟然有这么多宝藏。”东岳村余粮乡创运营中心负责人邱晓伟笑着对记者说,“所以我们团队才更想把这里的农产品卖出去,把这里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邱晓伟作为光山县“文产特派员”带领余粮乡创团队,负责了东岳村整村运营项目,用邱晓伟的话说,在这里他们主要负责发现“包装丑却意外好吃好用好玩的农产品”,然后再用自己的创意加以改造升级,提高其“颜值”,变农产品为“文创产品”。

“你猜这里面装的是什么?”邱晓伟拿起一个印有“陈的心肝”字样的正方体铁皮盒神秘地问记者,“是咱们光山文殊乡产的雨前红茶,特别好喝的茶叶,之前因为包装简陋销路不好,‘颜值’提升之后去年这款茶叶销售额有600万元。”余粮乡创团队结合炒茶师傅陈文显三代人之间手艺传承的动人故事,提出“三代人的心肝宝贝”这一迎合年轻人喜好的概念,于是就有了“陈的心肝”。“除了外观,其实吸引大家的还是农产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像好事‘花生’、有‘盐’在先、东岳土烧,还有花鼓戏文创挂件,我们大概做了170多种。除了开发文创,我们还联合村非遗传承人做民俗游。”

7月23日,在东岳村刚刚结束的第二次“乡村课堂”培训班上,东岳村余粮乡创运营中心的红梅分享了自己加入“文产特派员”队伍之后,成为一名“农产品文创达人”的故事。“光山县家家户户都会做麻花,但他们不会把麻花更好地卖出去,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村民学会‘卖麻花’。”邱晓伟说,“我们团队也在为东岳村培养一些复合型人才,共建和美乡村,让更多村民成为文创产品的创作人,成为光山县的文化代言人。”

“产业+文化”,铺就乡村致富路

油茶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南宋时期,其制成的茶油营养丰富且是优良的工业原料,根、叶和榨油后的渣滓等均可入药。在光山县,油茶树还是村民们的“致富树”。

河南好路子油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登辉告诉记者,光山县的油茶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超过300年的古油茶树随处可见,光山人种植油茶树、取果榨油以及油茶饮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油茶文化,“种植油茶是当地的‘好路子’,油茶文化的加持让我更有底气延长油茶的产业链。”

“河南油茶产业属于中国油茶产业适种范围的最北缘。”李登辉坦诚地说,“目前还没有适合的优质新品种,这是一个‘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光山县气候独特,年降雨量与蒸发量基本持平,外来油茶品种在当地有适应性考验。”李登辉下决心解决这个难题——培育北缘油茶新品种,“光山的种质资源丰富,年年结果、单颗果实超过30克的油茶树野生资源很多,这为北缘油茶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培育新品种是一代人的责任,也是我作为‘文产特派员’的价值所在。”目前,他和他的团队与大连民族大学的阮成江教授一起,组建了河南油茶技术创新研究院,开始了新品种选育、低产林高阶换冠、北缘油茶基因测序等技术创新工作。

“我计划打造一个‘油茶第一村’。”李登辉和记者聊起了他的“油茶蓝图”,“槐店乡晏岗村有1.2万亩土地,其中大概有一半是油茶林地,在村一级应该算是全国最大的‘油茶村’之一。油茶餐、油茶生活方式、油茶研学,让油茶文化和产业充分融合。”

乡村文化孕育着一方文化根脉,更给产业发展带来无限“灵感”。“文产特派员”制度在光山县实施以来,先后落地19个项目,拉动投资8000万元,初步探索出一条激发乡村文化振兴、农民投身文化产业内生动力的重要路径。

在光山县采访期间,“文产特派员”的一句话令记者印象深刻,“乡村文化振兴是一条充满阳光的路,这片土地是热情的、充满希望的,我时常为自己选择了这条路感到欣喜。”期待“文产特派员”制度能挖掘更多乡村人文资源,激活乡村独特魅力,吸引人才进入乡村、留在乡村。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