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履职 为信阳添彩】“农”情似水 “稻”漾青春——访市人大代表、河南省包氏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包芳芳

2024-07-18 来源:信阳日报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凌云

“这些稻苗在暗化室内培养72小时,经过立针期后,运出来铺到室外田间或大棚的苗床上,再度过25天—30天生长期,长到13厘米—14厘米,就可取苗移栽稻田了。”初夏时节,市人大代表、河南省包氏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包芳芳在苗床旁的田埂上,一边冒着烈日安排客户取苗、装车,一边向记者介绍一棵稻苗的“成长记”。

牛仔裤、运动鞋、黑T恤、马尾辫,微笑时眼角弯弯,说话轻声细语,站在田间,没有人比她更不起眼。谁会将这样一个90后的女大学生和“农机大户”“兴粮节粮巧媳妇”“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呢?

“返乡一半是老爸的‘忽悠’,一半是对家乡的依恋。”谈起2014年大学本科毕业回到罗山县周党镇,包芳芳浅笑着说。大学在外地读书,丈夫也在外地工作,家庭条件不差,包芳芳的选择有很多。 

“父母老了,弟弟还在读书,父亲铺下的这个农机、农技‘摊子’不能没人管。更重要的是,这背后还牵涉到几千户农户的种苗供应,农机农技服务问题。”包芳芳坦言。

从中晚稻苗床大棚里走出,跟随包芳芳跨过田埂,沿着运苗车来回穿梭的道路,不觉间就进入包氏现代农业的核心区——集烘干车间、育苗车间、农机车间为一体占地约50余亩的厂区。只见高达10多米的崭新自动烘干机,耸立在厂房一侧,一字排开。

说话间,一辆商务车停在厂房前。“我有100多吨小麦需要烘干,想看下设备。”淮滨县新里乡的种粮大户徐先生慕名而来,自带了半袋新收小麦想现场测试烘干后的湿度。包芳芳打开一台烘干机,耐心地带他测试,直到客户满意地离开。

服务农机,带富乡邻。技术员陈银升是该镇中山村人,他告诉记者,他已在包氏务工多年,对水稻培育、农机操作业务精通。

“看着乡亲们丰收的笑脸,我特别自豪!我和15名同事跟着小包总干,常年负责水稻育苗和田间管理,在家门口务工。我们培育的稻苗品种优、价格亲民,一盘9元,1100余盘可种植水稻约55亩,吸引了周边县区,甚至外地省市前来购苗。目前,仅周党镇就辐射带动100多户农户。”陈银升介绍说。

脚踏实地干农业,精益求精抓管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包芳芳发挥个人所长,在发展再生稻、订单农业、稻渔轮作等特色产业上亲力亲为。回乡仅仅两年间,她便带领企业开创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包氏现代农业也先后获得全国设施农业创新引领示范基地、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重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省区域农机服务中心等多项荣誉。

助力稳产稳收,强化联农带农。作为人大代表,包芳芳将个人成长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她主导成立了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罗山包氏米业产业化联合体,创建了市级科研平台——豫南优质粮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接建设的河南省农民田间学校,以开放试验示范基地供农户观摩,并为农户解答疑问、免费培训。

订单农业大发展,农民增收有保障。包芳芳告诉记者:“通过订单生产的模式,我们从品种、稻谷质量、种植技术及销售时间、收购价格上建立了联结机制,年订单种植面积8万余亩,已带动了中山村、周党村、杨柳村等村集体经济,减少了种植、加工、销售环节不确定性因素。企业每年还可提供260余个务工岗,人均年收入约5万元。”

牢牢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包芳芳立足本职求创新,服务农业讲奉献,积极对接“灵山科技小院”,建立了800余亩的试验示范基地,承担了水稻品种引种、生产、侧深施肥技术、一喷多促等多项试验示范工作,将试验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加以推广,提升农户收益。

“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了规模化经营,降成本、增产量、提质量,同时,也解放了劳动力,可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有力推动经济、生态双效合一。”包芳芳如数家珍。

做农技的推广者,做农业的服务者,做农民的代言人。包芳芳表示,下一步,她将充分发挥密切联系农户优势,更加积极为农民代言,通过人大履职平台,推动更多关于订单农业、现代农技以及培育新型农民的好建议、好议案落实落地,为乡村振兴汇聚人大智慧和力量。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