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报道!点赞信阳这位乡村教师

2024-05-09 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5月7日《光明日报》13版


《乡村学校科学教育如何突围》
报道了我市固始县张广庙镇
第一小学的科学教师张建涛
用废旧瓶罐、破乒乓球、小小的塑料吸管、空牛奶箱
为1400多名乡村孩子打造的精彩科学课堂
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张.png

乡村学校科学教育如何突围(节选)

记者  邓晖

在河南省固始县张广庙镇第一小学1400多名乡村孩子眼中,科学老师张建涛是有着“超能力”的人。

  为什么说他有“超能力”?因为他会“变魔术”!

  普通人眼中那些不起眼的废旧瓶罐、破乒乓球、小小的塑料吸管、空牛奶箱等,到了他手中,竟能华丽变身成“流浪气球”“会飞的垃圾桶”“水火箭”“空气炮”……借助这些自己制作的教具,张建涛给孩子们揭秘声音的波形、讲解伯努利原理,带他们探索空气马达的反冲力……他说:“在做科学实验时,我发现孩子们眼里有一种光,这种光是我平时只讲书本知识时见不到的。”

  科学的种子埋在当下,长在未来。在播种孕育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不能掉队。2023年,由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将科学教育项目和有形资源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确保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在科学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

  当前,在优质科学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科学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乡村学校,如何把“一个都不能少”的科学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如何切实推动更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下沉?如何打造出属于乡村孩子的精彩科学课?

缺实验器材、缺专业教师,更缺理解和认同

张建涛的科学实验室里,摆满了让孩子们为之着迷的科学小作品。有学生打趣:“张老师的科学课上,除了不发射校长,什么都可以发射!”

  欢乐的笑声、惊奇的叫声洒满课堂,这与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张建涛所上过的科学课大不一样:“我读书时只看老师做过两次实验:一次由于距离很远,伸长脖子还是看不清;一次为了考试,老师只是简单演示给大家看。”

  枯燥落后、“纸上谈兵”,甚至常常被“主课”占用——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科学教育,至今仍是不少乡村学校的真实现状。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教授罗星凯曾走访过国内上百所中小学。他告诉记者,从他了解的情况来看,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的科学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不仅拥有按标准建设的实验室和统一配发的科学实验器材,一些学校还有自主开发建设教学资源的条件并已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在很多乡村学校,把科学课当“副课”对待的现象仍然普遍。缺少科学教育资源,或虽有资源却被挪作他用,甚至根本不开科学课的情况,在乡村学校并非个例。

  一份来自北京大学科学教育研究基地、面向全国7个省份的调研报告佐证了罗星凯的判断。调研显示,我国农村地区科学教育基础设施不足,农村学校实验室设备、实验耗材和教学工具更新慢,难以满足现代科学教育实践性与探究性的要求。

  比起实验器材的短缺,科学教师配备不足、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更是阻碍乡村科学教育做好做强的短板。

  202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关于13.1万名小学科学教师的调查数据。数据显示,小学科学教师的专兼任失衡现象较为突出,其中仅有不足三成为专任科学教师。而兼任科学教师在村小(含教学点)的占比最高,达84.66%。

  “周边乡镇的科学教师基本都是兼职或者转岗来的,有很多不会讲科学课,更别提深入理解新课标了。”一位乡村科学教师告诉记者,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在农村地区,科学实验往往被教师演示或播放视频所代替,以“讲”为主的科学课不在少数,“有些甚至还会讲错”。

  除了课程建设和师资素养明显不足外,学校和教师们还经常面对来自家长的不支持、不理解。

  前述北京大学团队的调研显示,农村家庭对科学教育的认知程度及支持力度较低,很多家长无法提供必要的辅助教育、很少参与孩子的科学探索活动。

  “搞这些有啥用?”“考试能加分吗?”一位乡村科学教师告诉记者,每次组织科学实验或比赛时,都会有家长向他提出这样的质疑。在得到他“不能加分”的回答后,家长们常常会丢下一句“学好文化课最重要,别瞎耽误工夫”。

  被部分家长认为是“瞎耽误工夫”的科学课,在张建涛看来意义则完全不同:“很多学生原来见我会绕着走,在一起做实验久了,现在在路上遇到我,远远儿地就会喊‘张老师好’。孩子们也更爱提问题了:‘张老师,有没有外星人?’‘宇宙的尽头是什么?’‘为什么树叶春天会变绿、秋天会变黄?’”张建涛自己常常会被“问倒”,没办法给出满意解释的时候,他就鼓励学生们多看课外书,自己也忙着“补课”找答案。

  罗星凯也遇见过不少原本学习生活状态让人担心的留守儿童,在科学课堂上、在科技比赛中眼眸发亮、大放异彩:“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都应得到成才的机会。尤其是对于乡村儿童而言,一堂有趣且能够亲手实践的科学课,不仅能让他们从探究中收获知识和快乐,更能给他们带来自主意识、深度思考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从而将他们培养成建设祖国所需的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以科学教育助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