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征
1月8日,信阳日报《城事》版刊发通讯《选准方向 找准路径 认准快干——羊山新区政和街道走笔》,专题报道羊山新区政和街道在“美好生活·青春信阳”和“创新羊山”指引下,坚持成果共享、公益优先、服务民生的发展底色,推动社区集体经济创收红利“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集体经济发展成了辖区百姓的“幸福靠山”,焕发出民生福祉新成色,擦亮羊山形象新名片,书写政通人和之新篇。其做法,可圈可点!
在城市的繁华背后,街道办事处是一个默默耕耘、不可或缺的基层组织。作为市辖区人民政府或功能区管委会的派出机关,其承载着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城市基层管理的重要一环,承担着为广大居民创造更加宜居和谐的生活环境的职能。
进入“后疫情”时代,如何因地制宜,运用辖区优势,成为政和街道党工委“认准快干”的新课题。一年多来,街道党工委一班人认真研判形势,谋划集体经济发展之策,秉承“为民、便民、安民”的原则,突出因地制宜、公益为本的导向,指导各社区大办综合服务实体,精准对接辖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让群众参与进来有收入、让社区服务起来有劲头,进而打造了具有个性化特色的社区服务品牌,着力实现变废为宝,辖区发展活力迸发,人民群众共享成果,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
窥一斑而知全豹。仅该街道先后规划设立桂花园、新八街、府都花园等便民服务疏导点、白高庙社区“花卉绿植”便民服务点、奥运社区便民停车场,推广光明社区家政服务、和谐社区办公用品经营、白高庙社区环卫服务等特色项目,尤其是针对辖区新申河夜市一条街的整治,从分散流动到营有定所,从无从监管到有序经营,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不难看出,其转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街道、社区党组织充分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保持市容市貌与增加群众收入间找到了结合点,实现了党组织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益的可喜局面。
只要坚持“底色”,服务必然“成色”!由政和街道的实践来看,其“认准快干,干就干好!”不啻为其致力城市经济复苏发展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