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过度考核,为基层减负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③

2023-08-17 来源:河南日报

“基层减负之所以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疾,政绩观错位与责任观缺失是病灶。”

日前,一位基层干部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今年以来,某市围绕落实上级部署,制定了专项行动方案,包括多达70多页的考评细则。每个月,为了应对繁重的考评任务,基层需要准备大量表格、台账、资料、报告等,在研究考评规则上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原本应该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时间和精力,却花在了应对繁重的考评任务上。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基层工作经常面临“急难险重”的挑战,作为骨干力量的基层干部往往压力大、任务重,必须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位基层干部的“留言”在告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隐蔽性和变异性,稍有时机就会变换“马甲”反弹回潮,基层减负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越是担子重,越要爱护挑担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整治成果彰显主题教育成效,必须将纠治和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基层干部告别过度考核。

近年来,党中央把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和为基层减负结合起来,作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内容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专门部署推动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切实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一些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但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将减负流于形式,甚至衍生出“变异”现象。压减文件,红头文件是少了,电话通知、微信群通知却“满天飞”,有的上午发通知,下午就要上报落实情况;压减会议,数量是少了,但很多时候一个会套着几个会开,被戏称为“套娃”会议;利用信息化手段减负,填表格、做台账、录系统、签到、打卡、拍照、上传,负担更重了,很多基层工作人员自嘲为“表哥”“表姐”。面对减负带来的形式主义变异翻新,一些基层干部苦不堪言,为了完成所谓的工作任务,他们不得已用文件落实文件、用会议落实会议、用形式来应付形式。

干部干事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业呈现的状态。种种形式主义新表现,不仅造成严重内耗,使基层干部陷入应付各种会议、文件、表格的“怪圈”,没有时间和精力为群众办实事,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还挫伤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宝贵的时间,贻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机制上找原因。一些地方的上级部门不结合实际随意增加问责项目;有的职能部门不主动担当、作为,为规避自身责任让下级“背锅”;一些部门到基层各吹各的号、各要各的“账”,争相到基层找“显示度”、刷“存在感”……面对一些上级部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基层俨然是“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难免用形式主义的做法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基层减负之所以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疾,政绩观错位与责任观缺失是病灶。

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从源头从上游关闸分流,避免到下游到基层的“大水漫灌”,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严抓不放、常抓不懈,基层干部才能从一些虚耗空转中跳出来,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