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内的纪念碑 马依钒 摄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长喜
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以大别山为中心区域建立的根据地,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为了革命事业,无数大别山区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就是祭奠这些英烈的地方。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新县县城南白马山东麓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只见陵园大门上方为李先念题写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几个鲜红大字。进入陵园,一座高大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矗立在面前,纪念碑正北面是由朱德亲笔题词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鲜红大字,其余四面分别为许世友、刘名榜等领导同志及烈军工属的题词。
英烈广场上,重温入党誓词 马依钒 摄
进入革命烈士纪念堂,毛主席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鎏金大字便映入眼帘,它的正下方是由橄榄枝、菊花、绶带编织而成的汉白玉花环,寄托着后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130351,刚进展厅,这个巨大的数字赫然在目。这个数字,就是大别山区在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留下姓名的烈士人数。陵园门前烈士纪念碑的高度,也根据这个数字被定为13.1米高。“由于战略地位重要,在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区牺牲了近100万人,按照鄂豫皖根据地鼎盛时期的350万人口计算,意味着每3到4人中就有1人献出了宝贵生命,在这近100万革命烈士中,留下姓名的只有130351人。作为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的新县,就有5.5万人为革命献身,而在他们当中,有名有姓的也只有11057人。”烈士陵园讲解员阮锦瑶向记者讲述了那段残酷的历史。在这些牺牲的革命先烈中,既有吴焕先、高敬亭、叶成焕等著名英烈,也有大别山的“刘胡兰”肖国清、血染杜鹃的跳崖烈士晏春山、浩气长存的革命英烈程儒香,而更多的则是那些无名英雄,他们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让后人无尽缅怀。流芳园,就是安葬烈士的地方,里边安葬着103位革命烈士和红军将领,还有无名烈士合葬墓,供后人祭奠。
烈士陵园的英烈广场由英名墙、永生雕塑和鄂豫皖苏区鼎盛时期形势图组成。英名墙好似一本打开的名册,上面镌刻着鄂豫皖3省26县1万名烈士的英名;永生雕像像一把火炬,镌刻着许多组烈士雕像,寓意为烈士在烈火中永生;形势图地面上的每一盏地灯代表着一个县(市)级苏维埃政权所在地。
我们从未忘记历史,也不敢忘记历史。英名墙的最上方,书写着“千古英名”四个大字的方形石块却缺了一角。“很多英烈牺牲后连名字都没留下,但我们并没有忘记他们。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都有他们的功劳。缺失的一角,就是留给这些无名烈士的。”阮锦瑶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英烈广场上,不断有来自各地的广大党员群众前来瞻仰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