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初心 信阳印记”系列报道:金刚台上映山红

2021-04-14 来源:信阳日报

金刚.jpg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 涛

巍巍大别山,横贯鄂豫皖,绵延千里,层峦叠嶂,中有奇峰突兀,直刺苍穹,形似金刚,因此得名金刚台。昨日,记者来到商城县金刚台猫耳峰,只见山间一簇簇红艳艳的映山红或长于丛林,或独立悬崖,似乎在向世人诠释着一种精神。

“映山红彰显了金刚台的红色底蕴,象征着老区英雄儿女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走进大别山商城革命历史纪念馆,商城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王志昌告诉记者,“在敌后三年游击战争中,无论敌人如何疯狂地围剿,商城县金刚台革命斗争的火种一直不熄。这段光荣的历史被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称赞为‘金刚台三年红旗不倒’。”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后,国民党组织正规军17万人,在地方保安团及民团的配合下,对鄂豫皖边区进行清剿,根据地受到极大摧残,革命斗争形势日趋严峻。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根据省委指示,于1935年2月重建红二十八军。革命群众积极行动起来,配合新组建的红二十八军,进行反“清剿”战斗。少量武装人员和几十名妇女及红军家属,转移到金刚台坚持斗争。

1935年6月下旬,赤城中心县委、赤南县委合并成立为中共商南县委,直属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领导。商南县委组成约80多人的商南游击大队,以金刚台为依托,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县委还将地方党政干部中的女同志、原红军医院的部分女护士和红军家属约40多人,编成妇女排。

循着当年妇女排战斗过的足迹,可达红军棚、红军洞、红军潭等地点。一路上高崖深谷、河溪纵横。在一处红军洞内,立有红军战士石雕。“这是为纪念张敏同志而建……”讲解员刘婷向记者讲述了张敏的故事。

1936年冬天,金刚台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碗口粗的大树被雪压断了。妇女排隐蔽在跑马场一带的深山里,经常挨饿。这种状况下,女战士张敏诞下一女婴。女婴出生后的第六天早晨,排长袁翠明从外面回来,看到张敏目光呆滞,孩子一动不动。原来,张敏怕孩子的哭声引来搜山的敌人,将乳头塞在女儿的口中,由于时间过长,孩子被捂死在自己胸前。

在面对敌人“清剿”的残酷斗争中,妇女排先后有多位同志牺牲。她们机智勇敢地同敌人周旋,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难以承受的困难,有力地配合了商南县委和游击队。妇女排坚守根据地的斗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金刚台红军洞群旧址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红色景区,还被列入全国12条重点红色旅游线路、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每年吸引全国各地无数人前来。

据金刚台镇党委书记彭辉介绍,近年来,该镇立足红色人文优势、地质资源优势,强力打造旅游支柱产业。“在做大做强生态游、山水游、科学探险游的基础上,我们重点推出红色旅游项目,努力把金刚台红军洞群建设成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批共产党员和青少年前来接受教育。”彭辉说。

采访结束返程途中,记者回望金刚台,只见那漫山的映山红,红得刚烈、开得坚贞,像一条条红绸,守着青山绿水迎风飘扬,遥想那段峥嵘岁月,对革命英雄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红色名片

金刚台红军洞群

金刚台是大别山在河南境内的最高峰。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长征后,中共商南县委领导游击队、便衣队、妇女排以金刚台为依托、以洞穴为据点,在“天当被子地当床,野菜野果充食粮”的恶劣环境下,坚持了长达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赢得了“三年红旗不倒”的美誉。为了纪念那段峥嵘岁月,后人亲切地将山上红军生活和战斗过的洞穴称为“红军洞”。2017年1月,金刚台红军洞群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