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为振兴蓄力——访市人大代表陈萍

2021-01-25 来源:信阳日报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凌云  通讯员 彭 澎

“我们学校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有了学校和老师的全方位陪护,极大地解决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也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教育支撑。”市人大代表、平桥新星学校校长陈萍向记者介绍。

回首深耕教育事业的16年,陈萍感慨颇多。2005年,为了让家乡的农村孩子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陈萍和丈夫在老家平桥区甘岸街道着手创办了甘岸新星幼儿园。本着服务乡亲、热忱教育的初心,新星幼儿园得到了家乡父老的认可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办学16年来,该校赢得了群众的口碑和政府的支持,目前已经发展壮大成为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于一体的具有乡镇办学特色的民办学校,在校学生2000余名,日渐成为全市民办教育中的一颗闪亮明星。

“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体现的是责任和担当。让农村留守孩子能在校园里健康快乐成长,最需要的就是有温度的教育。”陈萍说。“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时期,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强练内功,不忘初心,为乡村振兴提供教育支撑和人才支撑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人才振兴的基点还是要靠教育支撑。在秉承树德树人、公心办学的教育理念之下,陈萍不仅立足行业,在扎根乡村教育上倾注了大量心血,还在扶危济困中彰显代表风采。

作为一名党员和人大代表,陈萍结对帮扶了两户贫困户,在政策引领下全力帮助两户群众顺利脱贫摘帽。同时,利用从业优势,陈萍发挥教育扶贫的“智志双扶”的作用,积极帮扶困难家庭学生减免在校的各项费用。多年来,不仅通过减免学费帮助贫困学生,还资助多名学生就读高等学府。16年来,该校累计为贫困儿童减免费用50多万元。

“校长妈妈”,是受资助学生对她亲切的称呼。为了让农村孩子真切感受到家庭温暖,陈萍尤其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校园也是家,要让孩子真正融入这个大家庭,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这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支持。”陈萍呼吁。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