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答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福建三明践行记

2020-12-18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福州12月16日电 题:三明答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福建三明践行记

新华社记者

这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圣地,这是一片孕育生机与活力的改革沃土,这是一方山清水秀、人民幸福的美丽家园。

这里是三明——

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在此发芽开花,三明医改成为全国引领典型,林业改革先行一步,沙县小吃走向全国……

为什么是三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先后11次深入三明调研,为三明改革发展指引方向、明确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通过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等方式,一如既往关注三明发展,牵挂着三明人民。

三明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一以贯之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前进道路上不断书写更加优异的答卷,树立起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地方样本。

老区何以焕发新貌?——以久久为功、坚如磐石的信念,一代接着一代干,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不断开辟出发展新境界

闽中山谷迎来了“中国硅谷”。

12月6日,处在创新前沿的中关村科技园在福建老区三明市落地,44家企业签约入园,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新”与“老”在这里交汇——

因开展三线建设而后设市的三明,如今正抢抓机遇迈向高质量发展。今天的三明,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形成了11个门类、37个行业的工业体系,石墨烯、稀土、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人口不到300万的三明市,地处武夷山南麓、闽江源头,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昔日发展基础薄弱。这里也曾是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曾有3.7万三明人参加红军。

怀着对老区的深情,习近平同志十分关心三明。1996年5月至2002年6月,他走遍了三明的12个县(市、区),到过62个乡镇和村。

泰宁县新桥乡岭下村,山坳里这座小村庄留下了习近平同志的深深足迹。

1999年7月7日,酷暑难耐。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坐了近2个小时的车,一路颠簸来到村里调研,看望村里当年的老游击队员黄炳茂,并在村里深入座谈。

当时的岭下村1000多口人只有1400多亩地,全村只有一部手摇电话机,村民吃水要去河里挑。

“临别上车前他握着我的手,仔细叮嘱。”时任村支书黄建华清晰记得当年一幕。

习近平同志嘱咐说:“村支书是党最基层的干部。我也当过村支书,村里的工作千头万绪不容易。村支书要时刻考虑村民的利益,要抓好新农村建设。有什么困难,找上级党委支持和协助。”

这次调研后,习近平同志专门召开了调研老区工作汇报会,提出“三个不要忘记”——不要忘记老区,应该积极发展老区建设;不要忘记老区人民,不断改善他们的文化经济生活;不要忘记“五老”和这些革命老干部,发挥他们的余热,关心他们的生活。

殷殷关切,化作奋进的力量。

“如果能够再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我一定向他报告,老区人民没有辜负他的嘱托。”说到这里,黄建华不自觉地挺直身体,“我想告诉总书记,村里这20多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9年底,岭下村全村安装了低压线路,用上了稳定的电。第二年5月,村里有了自来水。又过了一年,村里通了水泥路。

办起红军食堂,设立初心公园,发展红色旅游,如今山清水秀的岭下村,迎来八方客人。全村人均年收入从1999年的1000元增加到去年的1.7万元,15户贫困户已脱贫。

岁月流转,一脉相承。

20多年来,三明市历届党政领导班子和三明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和期望,传承红色基因,深深扎根老区,一代接着一代干,一茬压着一茬推进,老区面貌变化日新月异——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三明国内生产总值从1996年的172.6亿元增至2019年的2601.6亿元,年均增长10.8%,2019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0万元大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农村居民收入由1996年的2425元增长到2019年的18312元,城镇居民收入由1996年的6250元增长到37942元。2017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37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昔日曾是“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已是“路宽林茂粮丰”。

今年12月8日,83岁的夏松涛和另外27名当年“小三线”三明建设者离开20多年后,从上海相约重返到三明。

“当年来三明要花一天的时间,如今搭乘高铁不到5个小时。当年最好的楼房也就5、6层,如今已是高楼林立。”他说。

如果说红色是三明永不磨灭的历史印记,那么绿色就是三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示。

1997年4月10日,习近平同志深入泰宁县上清溪考察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工作。

习近平同志乘坐的竹排行于溪上,一条鲤鱼从水中跃起,正好落在他的脚边。排工肖可文开玩笑说:“各位有口福啰,晚上可以加个菜。”

习近平同志微笑不语,脱下套在脚上的塑料鞋套,把鲤鱼放进去,又用手舀起溪水注入袋中。上岸时,习近平同志拎起袋子,将鲤鱼放回溪里,告诉同行的人“一定要好好保护环境”。

第二天,习近平同志前往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在村民家中和大家一起喝擂茶、拉家常。

村支书张林顺说,那时候常口村是个“三无村”,“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幢新房子,没有一盏会亮的路灯”。

山区农村究竟怎样发展?

让村民们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同志凝望着村对面的青山说:“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2019年3月10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张林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发言提起了这段往事。

“那是我第一次喝擂茶,里面有米吧?还有芝麻、茶叶、橘皮……”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张林顺代他向乡亲们、向做擂茶的邱彩立大姐问好。

“乡亲们收到总书记的问候,都很兴奋,放起鞭炮,像是过年一样。”邱彩立笑着说,“在东南大学读书的儿子还专门给我打来电话,说这是‘最高规格的问好’!”

前不久,邱彩立在县里的文博小镇开了一家擂茶馆,生意越来越好。读大学的儿子也成为一名正式党员。说起现在的日子,她眉梢上都挂着笑。

在此次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细致地询问了常口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厕所改造等情况。

谈起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依然语重心长:“加快老区苏区发展,要有长远眼光,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20多年过去了,“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在当地已成为现实。

常口村依靠良好生态环境,发展起林业、脐橙种植等特色产业,经营漂流、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事做、有钱赚,人均纯收入比1997年增长了近10倍。

村部前一棵香樟树下,村民们共同立起新的村规碑,上面写着:“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永续利用,惠泽子孙。”

行走三明,满眼都是绿色。

这座国家森林城市,是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负氧离子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市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今年森林覆盖率有望超过80%,2015年以来流域水质始终保持福建第一。

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实现怎样的发展?三明在实践中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从三明市区驱车约30公里,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旁的万寿岩山中的洞穴隐藏着“远古的秘密”。

“北有周口店,南有万寿岩”。18.5万年前,古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今天,万寿岩已是4A级景区,是福建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20多年前,文化遗产保护与矿山资源开发的矛盾却异常尖锐。记者如今在现场依然可以看到,万寿岩当年被削去山顶的残留痕迹。

万寿岩蕴藏丰富的石灰岩资源,当地一家钢铁厂从上世纪70年代就在山体上采矿,巨大的爆破声始终不断;而认为“山中有宝”、且难以忍受开采带来的尘土污染的当地村民则持续抗议,并呼吁保护山体及洞穴古迹。

1999年,在当地组织下,考古人员在山中有了突破性发现:2000余件石制品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还有号称我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约4万年前的人工石铺地面。

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迅速作出批示: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习近平同志在批示中强调,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宁要保护起来的万寿岩,不要眼前挣钱的石灰岩。

这家钢铁厂立即停止了采矿爆破,虽然这会影响工厂长期效益20亿元以上。

“文物保护让村里大变样,现在年轻人办起了农家乐,搞休闲产业,以后发展机会更多了。”71岁的岩前村村民王源河说。

新时代的三明,红色与绿色交相辉映,工业与文明两翼齐飞,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相得益彰。

“作为老区,三明并没有突出的发展优势,我们也一直以‘中等生’来看待自己,但是沿着正确方向一路前行,我们就会不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三明市委书记林兴禄说。

小城何以办成大事?——以改革为发展根本动力,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发展根本目的,攻坚克难、求变创新,不断创造出新奇迹

12月8日,一年一度的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开幕,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八方来客把沙县这个小城的日与夜搅得火热。

沙县小吃曾经很“小”,从业者多是“泥腿子”出身,“小作坊、夫妻店”是标配,“一元进店、两元吃饱”是最响亮的名号。

沙县小吃如今很“大”,门店遍布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达8.8万家,从业者超过30万人,年营业额突破500亿元。

为什么来自山区的沙县小吃能走遍天下、蔚为大观?答案不仅仅在舌尖上。

1999年3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沙县考察时指出:“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薄利多销,闯出一条路子,现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加强研究和培训,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

2000年8月8日,习近平同志再赴沙县,在夏茂镇座谈时强调:“要找准今后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特别是加强以沙县小吃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小吃可以有大作为。20多年来当地牢记嘱托,坚持把沙县小吃当做大产业来抓,做足“拓展”文章,做实“支撑”基础,推动小吃业和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30岁出头的颜发辉,是沙县小吃产业园一家调味品企业负责人。这个产业园通过中央厨房模式,集中了72家为沙县小吃提供原材料配套的企业。

“沙县小吃门店越开越多,配套服务的市场越来越大,去年我注册了商标、建立了现代化的工厂,开发了30多种产品,目前销路非常好。”早先在外地沙县小吃店当厨师的颜发辉,看准了回乡创业的路子。

从跳出“农门”到跨出“国门”,如今的沙县小吃正在告别“独闯天涯”式的粗放经营,呈现品牌化、连锁化、集约化、信息化的新面貌。

一业兴而百业旺。

依托小吃业的“放大”和“溢出”效应,沙县农民人均年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长到2019年的20528元。

沙县人爱说一句话:“扁肉是砖头,面条是钢筋,建起了沙县的高楼大厦。”如今,沙县县城已是高楼林立。

把老百姓的事当大事来办,把老百姓的期盼落到实处,这是三明一系列改革发展实践的基本逻辑。

医改,一道世界性难题。

如此复杂敏感的重大改革何以在这里破题,并成为全国有名乃至受世界卫生组织青睐的“三明医改”典型经验?

三明因工业而兴,退休人员比重较高,“未富先老”现象明显。三明一度站在了医保“悬崖”边,基金亏损2亿多元,财政无力兜底。同时,因为医疗资源总体不充分、城乡不平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既是痛定思痛,更是面壁破壁。2012年,三明这座小城自觉扛起新时代改革闯关的重担,毅然决然向医改的“激流险滩”挺进。通过纠偏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打破医保管理“九龙治水”、不断理顺医疗管理体制,三明为破解医改难题进行了有效探索。

在事关百姓“救命钱”的医保领域,三明在全国率先将原来24个医保基金经办机构进行整合,组建了三明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2016年,又率先将药品采购和医疗服务定价等职能统一到新组建的医保局。

“买药、用药和付费各环节由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管理。简单来说,就是由卫健部门和医院‘点菜’,医保部门负责采购和‘下单’,共同替百姓管好医保基金的‘钱袋子’。”三明市医保局局长徐志銮说。

“医改是老百姓的真正福音。”三明市民陈瑞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去年一年共支出医疗费用9668元,个人支付比例只占10%。得益于医改,陈瑞邦长期服用的阿卡波糖只要9.21元,医改前的定价则超过了100元。

医改,事关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活幸福,涉及重大利益调整和体制破立。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关心关注医改进展。

2016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专门听取并肯定了三明医改经验。

2017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上,高度肯定三明医改经验,指出“三明医改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要注意推广”。

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总结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2019年8月,这个山区小城热闹非凡,一场全国规模的医改推进现场会在这里举行,分享、交流、探讨,新一轮医改的轮廓更加清晰。

从“点火”到燎原,三明医改在中国医卫改革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

2012年以来,三明先后制定实施200余项医改政策,“三医联动”“两票制”“一品两规”和组建医保局等举措,已先后上升为国家医改的顶层方案。

“只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敢于下定决心、迎难而上,就能办成许多之前想办而办不成的大事。”三明市市长余红胜说。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百姓得实惠。

三明永安市洪田村,1998年因“分山到户”的改革创新,被誉为“中国林改‘小岗村’”,推动三明在全国率先完成“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的很长时期,多山、多绿并没有给三明带来发展优势,受制于旧有林业政策僵化、山林产权不清晰,老百姓“靠山吃山”受到极大约束,满目青山被老百姓称作“不开门的绿色银行”。

1997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沙县调研时指出:“沙县是林业大县,除了要一个林业生态效益以外,还应该要林业经济效益,真正把林业当作产业来办。”

1998年2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宁化县调研时又强调:“要抓好林业建设,把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产业统一抓好,否则,满目荒山,两手空空。”

这场被称作“唤醒沉睡的群山”的三明林改,充分诠释了“青山变金山”的道理。三明首创林权按揭贷款、“福林贷”等金融产品,创新推出“林票制”改革,成为全省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打造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实现“林业兴生态美”“不砍树也致富”。

2019年三明市实现林业总产值1146亿元,森林生态系统年综合效益达到1983.4亿元,居福建省前列。

三明市林业局局长刘小彦说,三明林改的成功,得益于立足山区发展实际,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向改革要动力和红利,把森林资源变成真正的“水库、钱库和粮库”。

后发何以实现赶超?——牢牢把握发展大势,育先机、开新局,奋力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不断拓展新空间

先有三钢,后有三明。三钢对三明意义重大。

地处山区,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加上物流成本高、规模优势弱,三钢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陷入生产经营困境。

三钢集团董事长黎立璋不会忘记,2000年,正是企业脱困最吃劲儿的时候,习近平同志两次来企业调研。

2000年1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调研时提出:“要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改革方向,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大扭亏增盈力度,最终实现脱困目标”。

当年8月10日,习近平同志再次深入三钢,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在厂区、车间调研了整整一天,一边看,一边问,一边思考。

当年只有36岁的黎立璋是三钢棒材厂厂长。他回忆说,在当天召开的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肯定“三钢改革发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可以在全省推广”,同时对三钢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建设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一席话,指明发展方向,也激发出三钢人的闯劲。

三钢通过精细化手段让管理成为强大的生产力。以创新引领,三钢打造六大技术创新体系,组建跨部门、跨专业的创新团队实施科技攻关。

20年间,三钢钢产量从2000年的117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1240万吨,资产总额从30.4亿元增长到466.6亿元,利润总额、总资产贡献率、吨钢利税在全国钢铁行业中名列前茅。

今年9月1日,智能机器人旋转机械臂开始在炼钢高炉里工作,三钢智能化转型正式起步。

“我们正抓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有利时机,运用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技术、智能化装备和工业互联网,从钢铁制造走向钢铁智造。”黎立璋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面向未来,三明一方面要突出技术改造创新,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另一方面着力培育新动能,推动新兴产业特色化、集群化、链条化。”三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郑文理说。

以“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为目标,重点打造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等四大主导产业,三明擘画了面向未来的发展蓝图。

在三明,工业是重要支柱,农业农村发展则是重中之重。

1996年5月,习近平同志第一次赴三明调研时就指出“农业和农村工作是三明工作的重点”,并提出联系三明实际,强化农业基础、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大田县广平镇元沙村五龙山,700亩青翠的茶园顺着山坡缓缓铺展,不少游客沿着漫步道徜徉其中。

2000年8月9日,习近平同志来到这里,顺着茶山小道往上走。到了茶山上,放眼翠绿的茶园,习近平同志特别嘱咐,大田要以茶产业为抓手,茶产业要向生态、绿色、有机方向发展,向深度加工发展,提升茶叶质量,打响本地品牌。

现在,大田县共有茶园10万亩,茶叶加工厂2000多家,年产值10多亿元。元沙村的茶叶年产值超过55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2万元。

“茶叶变成了老区人民脱贫奔小康的金叶。”当年陪同习近平同志的老支书张乃流笑着说。

多年来,三明立足市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绿色生态资源禀赋,以生态化理念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了高优粮食、绿色林业、精致园艺等特色农业产业和水稻制种、食用菌等20多条特色农产品链条。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让三明的农业链条不断向外延伸。

“嗨,大家好,我是农二喜。”这是网红“农二喜”制作的近700段视频作品最常用的开场白。凭借33.7万粉丝,他今年已经帮农户卖出了近160万元农产品。

“农二喜”真名叫廖省华,是宁化县淮土镇禾坑村人。两年半前,有视频技能特长的廖省华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到农村老家帮农民找市场。

如今,廖省华创办了种植专业合作社,组建了电商公司。“现在网络好,交通好,环境好,未来的农村一样绚丽,会是一个大舞台。”廖省华说。

美丽乡村,前景无限。打造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第一市,特色农业开创融合样板,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应用高效化……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三明后劲十足。

成就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力量。

三明是一座文明城。上世纪80年代,从解决群众反映的“脏乱差”问题入手,三明开展“满意在三明”活动,成为全国知名的城市文明品牌。

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指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是从三明开始的”。

习近平总书记同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

这片红色土地,正在凝聚新的力量。

宁化县红军长征出发集结地广场上,矗立着名为“军号嘹亮”的大型雕塑,一名红军战士身体前倾,吹响发起进攻的冲锋号。

明年,两条新建铁路有望通到这里,为宁化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三明人勤劳智慧,年轻一代求知若渴。

因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辈出,宁化第一中学在当地被誉为“传说中的学校”。校园里,一张今年刚考入大学的毕业生寄语海报高高悬挂——

“2021,等你!”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走向未来的三明,走向未来的中国,必将续写新的辉煌……(记者张旭东、赵超、涂洪长、林超、高敬)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