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依法治国办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15件食药监管执法司法典型案例,旨在发挥执法司法的引导规范功能,为依法从严惩处危害食药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供示范和指导。
这些典型案例中,既有假冒坚果、含铝泡打粉包子等一般案件,也有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的重大案件。每一起典型案例都为今后执法司法机关打击食药违法犯罪提供了样本、树立了标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对食药安全高度重视,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提升,对食药犯罪的打击力度逐年加大,食药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以网络餐饮问题为例,针对群众对网络食品既“离不开”又“不放心”的问题,2019年,检察机关与市场监管部门形成打击合力,共发现全国网络餐饮问题商户18万余家,纠正12万余家,近6万家不合格网络餐饮店铺被下线处理。2019年4月,中央依法治国办会同13个部门首次开展食药监管执法司法督察,持续跟踪问效,对5个被督察省份进行现场反馈,推进重点问题整改见效。
如今,危害食药安全犯罪出现了向互联网蔓延的新趋势,犯罪分子利用网店、朋友圈及快递服务等便利条件实施犯罪,参与人员多、牵涉地域广、犯罪手段隐蔽,给食品药品安全带来了不小安全隐患。监管部门如何应对食品药品领域执法的新挑战新要求,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在这次公布的典型案例中,就有这样一起案件:付某某从他人处购进非正规减肥胶囊产品,通过张某等人在网上加价销售,产品检测出法律禁止添加的成分,法院最终综合发货明细和微信、支付宝转账记录等证据,并结合被告人供述和证人证言判定付某某犯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这为有力打击危害食药安全网络犯罪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只有监管部门、执法司法部门以更强的责任担当、更严的监管标准、更有力的工作举措,积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才能推动解决食药领域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食药监管执法司法水平,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