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3月4日电 题:天津:构建全域覆盖的多维度网格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新华社记者贾启龙、郭方达
近日,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医护人员来到退役老兵肖峰家里,为他送医送药。一时间,房间内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我能感受到国家给予我们退役老兵的关怀。”肖峰说。已是古稀之年的肖峰,因身体原因,需要医护人员长期照顾。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经常上门入户为他巡诊。
朝阳里社区有251名退役军人,社区设立了退役军人服务站,为退役军人提供贴心服务。这样的情景,在天津市基层社区和村已是常态。把温暖送到每一名退役军人的心坎,是天津市构建全域覆盖的多维度网格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缩影。
“我们把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下重手、出重拳、用重力,迅速出台了关于做好退役军人工作的‘20条意见’,率全国之先在市、区两级成立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委员会。同时,拿出520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充实市、区两级以及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基层村(居)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形成一个覆盖‘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四个层级的网格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天津市副市长、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康义介绍说。目前,天津“两中心两站”总数已达到5561个。
为巩固深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规范“两中心两站”建设,天津市专门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推动“党建工作平台化”“软硬件规范化”“职责任务清单化”“服务标准化”“管理智慧化”“营造军的文化”等“六化”建设。
“六化”涵盖思想政治、软硬件建设、职责分工、服务管理等诸多实际内容。通过强化“两中心两站”履职能力,真正做到高标准、高要求、高成效打造服务中心(站)建设,为网格化服务保障体系构筑坚实基础。
记者在南开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看到,百余平方米的服务大厅设立了多个服务窗口,并配有专门的咨询接待室。从办公设备配备到便民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墙上悬挂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清晰明了,退役军人优抚和安置政策宣传资料随时供来访人员取阅。
在河西区越秀路街退役军人服务站,“智慧化管理”清晰而直接,工作人员轻点鼠标,社区内退役军人的医疗、社保、就业等20余项信息条目迅速显示在屏幕上。退役军人分类名册、“一对一”结对名册、信息采集明细、困难家庭情况等20余类台账统计完备详实。
在全面构建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基础上,天津市成立了市、区、街(镇)三级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和村(居)服务站,形成了与“两中心两站”力量互补、工作互促的格局。
作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力量,关爱退役军人协会深入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扎实做好政治关爱、政策关爱、就业关爱、生活关爱和情感关爱,将工作扎根延伸至每一名退役军人。进村入户、登门拜访成为协会的日常工作;谈心谈话、解疑释惑、帮扶困难,与退役军人面对面建立沟通渠道,不断加深感情;军休干部杨增寿“工作室”、伤残军人赵连华“志愿服务队”……一大批协会志愿者积极为退役军人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贴心服务。
“‘连心桥’越建越长,‘同心圆’越画越大。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例,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会同市教委和退役军人事务局首批筛选了15个职业院校的49个专业,从市级层面对退役士兵进行有计划培训,使退役军人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并使这项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天津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副会长于秋军介绍。为提高工作实效,协会的村(居)服务站、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村(居)服务站“两站合一”,进一步打通了联系退役军人的“最后一公里”。
针对退役军人中党员占比较高这一实际,天津市积极探索新时代“退役军人党建工作”新模式,建立健全了退役军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建工作专门机构、党员组织关系转移衔接机制等。
“红色老兵营”这个由天津市河西区老兵们建立的社区退役军人党员志愿队伍,至今仍坚持支部值班等制度,强化党组织在基层退役军人中的引领作用。组织观看十九大盛况、撰写分享学习报告、慰问孤寡老人、维护社区环境……老兵们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们身上过硬的作风得到了身边群众的广泛认可。
发挥服务保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优势,开展“申请—协调—处理—反馈”一站式服务,登门入户帮扶解困,落实“战区制、主官上”属地管理责任……随着一系列举措落地生根,天津以党建为引领,“两中心两站”与同级协会、村(居)协会服务站相辅相成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已逐步确立。
“近年来,天津市调动各方力量、统筹各种资源,扎实做好政策落实、权益维护、矛盾化解、就业创业等工作,不断增强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广大退役军人离军不离党、退役不褪色,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天津市委常委、天津警备区政委李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