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南宁市博物馆金属器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工作人员覃玲美在修复一件近代铁锯。 |
核心阅读
委员有所呼,政协有所应。经层层遴选,以《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培育“大国工匠”的提案》为主提案的系列提案,被确定为全国政协2018年度督办的45件重点提案之一,督办方式为重点提案督办调研。一场深入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等地,召开了30场座谈研讨会的督办调研拉开帷幕。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工匠是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当前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与就业压力并存,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如何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打造一大批大国工匠?新时代如何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这个议题受到广大政协委员的广泛关注。据统计,十二届全国政协和十三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共收到相关主题提案231件。
委员有所呼,政协有所应。经层层遴选,以《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培育“大国工匠”的提案》为主提案的系列提案,被确定为全国政协2018年度督办的45件重点提案之一,督办方式为重点提案督办调研。一场深入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等地,召开了30场座谈研讨会的督办调研拉开帷幕。
培育“大国工匠”问题何以进入协商议程?
召开重点提案选题协商会,从数千件提案中遴选出45件重点提案
“张师傅,家人都劝我换工作,不要在厂里当倒班工人了,怎么办?我压力好大。”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女工人红着眼睛,着急地问。
她口中的“张师傅”,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公司首席技师张恒珍。每年夏天,张恒珍都要参加单位的新职工交流会,车间新员工的担心、忐忑、压力都被张恒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如何让技术工人赢得身边人的尊重?一线技术工人待遇怎么提高?怎样才能成为高技能人才?这些问题不仅是新工人的烦恼,还困扰着一些有经验的技师。张恒珍手机里的技能大师微信群、工匠劳模培训班群、中石化优秀班组长群都经常探讨这些问题。
经过一番走访调研,一份《关于弘扬工匠精神充分调动和保护技术工人积极性的提案》被张恒珍带到了2018年全国两会上。
去年3月20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闭幕后第5天,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便召开了重点提案选题协商会,按照推荐、初选和审定的流程,确定了45件重点提案。张恒珍的提案和其他相关提案一起,被确定为重点提案。
“以上海2017年的数据为例,第二产业工人平均工资较第三产业低约30.9%,较全市职工平均水平低约21.8%,劳模‘三金’(春节慰问金、生活困难补助金、特殊困难帮扶金)标准仍较低,激励力度明显不足。”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副主委黄绮在自己的提案中写道。
“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需大批高技能人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赵红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高铁车辆的检修工,她发现,高技能检修工人就像妙手回春的医生,能快速准确地排除故障,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培养和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刻不容缓。”
委员们在提案中指出了许多共性问题,如基层劳动者和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偏低,工人的社会认同感不强,企业重学历轻技能、重使用轻培养观念普遍存在等,这些不适应壮大实体经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问题,成为提案督办的关注重点。
重点提案如何督办?
两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带队,分赴辽宁等地督办调研,召开座谈研讨会30场
“说句实在话,当初刚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心里有些发虚。”回忆起刚接到组织督办调研的任务时,一位全国政协提案办的相关工作人员如此说道,因为以往督办调研的提案,内容往往比较“实”,而培育大国工匠、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感觉更偏向于文化、精神层面”,这些提案能落到实处吗?
然而,当仔细研读完这些提案,并开展了深入的调研时,他才发现,这个题目其实是一个非常“实”的题目。
“咱们企业里在一线操作的技术人员学历层次是怎样的?”
“基本都是来自职业院校的大学专科学历。”
“这个工作室有多少人?人员构成是怎样的?”
“我们工作室现在一共10个人,分别有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主要是将生产线上技术比较好的员工吸纳进来,进行人才培养。”
……
在东北工业集团党员(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重点提案督办调研组的委员们在和劳模工匠进行现场交流。这边,许玲委员和两名年轻工人在一问一答;那边,陈钢委员和贾楠委员在听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技师细致介绍……热烈的氛围打破了以往座谈会上的正襟危坐,委员们与基层劳模工匠像老友见面一样,几个人聚在一起,互相说说心里话。
这是重点提案督办调研组去年5月在吉林省调研时的一幕。由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同时也是2018年全国政协协商计划10个重点协商议题之一,在年初就已被列入协商计划,全国政协高度重视,多次研究讨论,于2018年5月由陈晓光副主席率队赴辽宁、吉林、天津、河北等地开展专题督办调研,像这样的座谈研讨会就开了22场。
为了探求大国工匠的成长规律,了解高技能人才培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的对策建议,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率队,对中国航天一院211厂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高凤林进行了典型案例剖析的专项调研。
调研组对高凤林个人进行了3次累计超过6小时的单独访谈,从儿时经历谈到上技校、下车间、攻难题、显身手、带徒弟,直至成为焊工楷模、大国工匠。召开8次座谈会,详细了解高凤林成长为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的个人、家庭、学校、工作等各方面的因素。并针对高凤林家人、师傅、徒弟、领导、同事等不同相关群体共计发放150份问卷,了解他们对高凤林成才原因以及技能劳动者待遇、社会地位、工作环境、成长空间等问题的看法。
此外,调研前中后期,调研组内部共召开5次研究分析会,根据掌握的大量材料,就高凤林成才原因交流看法、理性分析,坚持深入挖掘与综合研究并重,在此基础上得出关于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这次督办调研与以往调研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往的调研主要是去现场‘看’,而这次主要是跟人‘谈’。”全国政协提案委相关负责人说,因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关键是“人”,只靠“看”是看不出什么的,只有深入地跟学校的领导、老师,企业里的领导者、人力资源部门、现场的工人去谈,才能谈出真问题。
履职成果如何转化?
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凝聚共识,商请相关部门协同办理
通过几次督办调研,调研组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摸查和梳理,委员们也在调研中发现了新问题,激发了新思路。为了更广泛反映问题,一些委员还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小范围的走访、座谈等收集情况、征求意见,带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面临的不同情况和经验。
有了这些调研打底,一场汇聚各地各部门问题、凝聚各方共识的协商势在必行。
2018年8月31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召开,全国政协第九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政协礼堂举行,围绕“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言资政。会议共邀请14位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劳动模范作发言。14人中,有11位参加了此前的督办调研,不少与会者还是相关提案的提案人。
与这一议题相关的部委如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的相关负责人也被邀请至会场,现场回应委员、专家们发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会上,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和推行现代学徒制度,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成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良好的技校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使‘好苗子’播在了适宜的‘土壤’里。持续的在职学习进修是重要的条件,使得能力提升有了可靠保障。”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李智勇把对“大国工匠”高凤林的典型案例调研的思考带到了会上。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深度参与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成本太大,且难以很快变现。”许玲委员坦陈调研走访中发现的问题。
“建议将企业教育培训费用全额抵扣所得税。”董强委员的建议直截了当。
“经济待遇、社会地位双低,正造成劳模和工匠式的产业工人流失。”劳模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的苦衷也在会上得到反映。
而在会场的另一侧,委员们的建议得到了国家职能部门负责人的直接回应——
“对委员提出的制定出台专项扶持奖励办法的建议,经研究后,会专门对有关委员进行反馈。”这是中宣部副部长梁言顺的回应。
“一些原来我们认为还可行的政策在操作中也存在‘失灵’的情况。”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回应,“下一步,我们将把政策统筹到位,同时与省、市、县各级共同把有关教育工作做好,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14位政协委员和专家发言中,有20多条涉及我部职能的意见。其中,相当一部分意见与我们正在推进的改革做法是一致的,下一步还要继续做好;还有一些意见值得我们在改进工作中研究借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承诺。
双周协商座谈会结束了,督办重点提案工作还没有结束,会议提出的意见建议、达成的共识会形成报告,连同此前几次集中调研的报告一同上报中央,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而在各相关部门,相关落实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没想到,一份小小的提案,竟然获得这么大的回响。”全程参与了整个过程的张恒珍委员说,“我们也将持续关注提案的督办落实情况,也呼吁全社会更加尊重劳模、尊重劳动,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实习生李泽文对本文亦有贡献)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21日 18 版)